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
报告通知
学术会议
学术论文
 

中心两位博士研究生获得2015年国家奖学金

经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两名博士研究生——肖成卓、肖厦子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

肖成卓同学是中心2011级博士研究生,从事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肖成卓在导师贺贤土院士及中心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展开研究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四分之一临界面处受激拉曼散射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尤其是在激光强度比较大或者等离子体非均匀的尺度比较大的时候,这种受激拉曼散射的存在对于抑制双等离子体衰变和超热电子产生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受激拉曼散射单独存在时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在演化的后期很容易产生密度坑和电磁孤立子,这种作用使受激拉曼散射停滞。因而是一种在四分之一临界面处有效的受激拉曼散射的饱和机制。这样的参数区间恰恰是今后即将面对的,因此这项研究工作的预言对于今后开展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们并不局限于混合驱动点火,也同样适用于正在美国、欧洲进行的直接驱动点火方式和冲击波点火方式,具有广泛适用性。肖成卓同学2014-2015年度共发表一作文章一篇(Physics of Plasmas),合作论文一篇(Laser and Particle beams),另有一工作已被接收为2015年APS等离子体物理年会的口头报告。

肖厦子同学是中心201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段慧玲教授。肖厦子同学近年来从力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辐照缺陷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一套基于弹粘塑性自洽理论的辐照硬化理论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材料微纳结构、温度、尺寸效应等因素对材料辐照效应的影响。金属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多尺度问题,微观尺度的辐照缺陷会影响细观尺度晶体的塑性行为,进而改变宏观尺度多晶材料的力学行为。该理论模型基于物理背景,能够有效地将原子尺度的信息传递到单晶尺度,再通过自洽理论预测多晶尺度的宏观辐照效应行为,通过与相关实验数据的比对,有效地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辐照效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思路。肖厦子同学在2014-2015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1篇;其中一作6篇,分别发表在固体力学顶级杂志JMPS、IJP、 PRS等。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于2015年2月受《博士生短期出国研究项目》资助在比利时交流学习了3个月,并将于2015年年底前往美国塔夫斯大学交流学习1年。 此外,他还荣获“工学院博士生论坛优秀奖”(2015年)和“北京大学五四奖”(2013)。


 

 

Copyright: Center for Appli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 Peking  University Room 402, Engineering Building 1, Peking University, Bejing,  100871, China

Tel: 86-10-62753944      E-mail: ganqiumei@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