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赵刚研究员 中国科学园国家天文台
时间:2019年4月16日(周二)12:20-14:00
地 点:工学院1号楼210会议室
主持人:贺贤土院士 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
报告简介:
银河系的早期演化与并合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银河系早期演化可以通过具有不同化学丰度的贫金属星作为探针开展研究,因此搜寻和发现这些非常稀少的极端贫金属星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而星流的发现则使人们相信银河系主要是通过并合附近矮星系形成的,这些矮星系被银河系强大的潮汐力瓦解形成星流。因此,星流可以为银河系形成提供关键的观测证据。理论模拟表明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着几百个星流,但观测上只发现14个运动学成团的星流。观测与理论在星流数量上的巨大差别使得银河系形成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们利用LAMOST巡天数据发现一批源自银河系并合过程的星流。这些新发现的星流数不仅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理论与观测的差距,而且证实了潮汐瓦解的星流在经历十几亿年的演化后仍然可以在运动学空间找到它们具有共同起源的痕迹,从而开辟了利用大型光谱巡天数据在运动学空间探测星流的新方法。利用LAMOST巡天数据,我们还发现了200余颗金属丰度不到太阳千分之一的恒星,超过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极端贫金属星半数以上,包括发现一批对银河系形成和早期演化起关键作用的特殊天体。这些恒星是记录宇宙年龄的活化石,是研究银河系早期演化的重要观测样本。
报告人介绍:
赵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局域宇宙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刚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天体化学丰度方向的研究,在天体化学丰度和实验室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系统的重要工作。完成大样本贫金属矮星化学丰度的系统性定量分析;首次给出中性氢原子碰撞对谱线影响的计算公式;将丰度分析方法运用于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候选体的搜寻与观测研究;开辟了新的实验室模拟天体物理条件前沿领域研究。其大样本的系统性研究结果已成为本领域的经典工作而被写入教科书和专著。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工作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